暑假博士生體驗 造就不一樣的研究旅程 

叶茫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系及
國家多媒體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

2019計算機科學哲學博士畢業生


在互聯網上搜尋「叶茫」,相關的關鍵詞必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安防監控」等。在中國大舉發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科技應用政策之時,若能趕上這發展浪潮,即使留在內地深造也可輕鬆大展拳腳。然而,武漢大學學士及碩士畢業的叶茫,卻選擇來到香港浸會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哲學博士。

叶茫指,決定出國留學的出發點較為「實際」,但目標清晰,「我一直想申請國內一項關於青年科技人才的基金,但申請者必需要取得國外頒發的博士學位才合乎資格。因此我想,只要我出國進修,並在科研上取得成果,便可達成目標。」當時叶茫手上至少有四個不同地方不同院校的offer,他看中浸大理學院些甚麼呢?

「早在碩士畢業前一年,我已先聯絡阮教授兩位博士畢業生,詢問有關阮教授的研究。」叶茫說的便是現任浸大理學院副院長(教學與學生培養)兼計算機科學系講座教授阮邦志教授。

「當我知道阮教授的研究方向跟我的較為配合時,便冒昧給他發了電郵,豈料他爽快的回覆了。阮教授認為唸PhD的話,學校跟導師十分重要,他覺得我的成績不錯,便邀請我先到浸大體驗一下學習環境,再作決定。」叶茫於是趁著暑假,到浸大理學院體驗了一個多月的博士生生活,跟在學的博士生一起開組會、交流,亦敲定了他一年後的博士生路向。「於博士研究而言,院校排名不是最重要,能夠做到high quality research 才是關鍵。」

不一樣的體驗一直貫穿叶茫的博士生生涯。浸大理學院不止著重科研,也著重拓闊學生的視野。叶茫指,理學院每個月都會邀請著名學者到浸大交流,亦會舉辦不同的線上會議。每次到海外出席論文發表會議時,學生更可以藉機增值自己,「阮教授與其他老師的教學觀念也很open,有一次我到意大利開會,他便鼓勵我順道到附近國際知名的學校和課題組交流,在國際頂級的實驗室裡交流學習和開展合作。」

讀書不止於研究 學系師生凝聚力強

當初叶茫單純地認為,只要不斷發表論文,就能順利畢業。剛唸博士時卻並不順利,他的第一篇論文在首個學年快完結時,投稿投了三次才成功。他指出自己渡過了一段迷茫時期,當時發現自己在唸碩士時的思路跟阮教授的研究方式有所差異。在研究的過程中,他逐漸發現,研究的思維與模式不能一成不變。慢慢地摸索了阮教授的思路,也掌握了一些技巧後,他的研究變得較為順利。叶茫指出,導師的要求很高、也很認真,同學面對每周組會的匯報,同輩互相審視互給意見,總會有點壓力,「但老師們都很好,像阮老師在組會後會請學生一起吃飯,一同聊聊生活、開開玩笑,為大家舒緩壓力,也給予同學一些信心」。

讓叶茫難以忘懷的,還有在實驗室的時光。原以為唸博士是單打獨鬥的旅程,朝九晚十二也待在實驗室埋頭苦幹,但只要抬起頭來,赫然發現同學們也跟自己一樣在同一空間奮鬥,「實驗室整天都非常寧靜,同學們如需要討論,會走到實驗室外交談,這種氛圍非常好,因為你知道不只你一人在努力,做事也更有衝勁。」

博士畢業後,未滿三十歲的叶茫回到武漢大學擔任教授一職,理學院的培訓讓他學會如何引導學生思考,以及如何開拓他們的視野。從學生變成教授,叶茫現在以另一個身份繼續向理學院的老師學習,「除了阮教授,我跟徐建良教授也有交流。在申請香港的一些聯合研究資金(Research Funding)時,我也經常向他們請教,與浸大的聯繫並沒有隨著我的畢業而停止。」

浸大理學院走過六十年,叶茫不諱言浸大「麻雀雖小」,卻有著非常優秀的老師與學生,「每個博士生都很優秀,要努力做高素質的研究。即使將來在找工作的過程,也不要因為抱怨學校排名不夠高而影響面試的表現,要以自己的成果打動對方,也讓學校以自己為榮」。他又寄語師弟妹好好珍惜理學院這個學術平台,多與老師、學者、甚至已畢業的師兄師姐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創造出更多機會。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