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不止拓眼界 理學院改造做人思想
楊琳
香港浸會大學深圳研究院研究助理
2015綠色科技(能源)理學碩士畢業生
2018物理學哲學博士畢業生
每天早上準時八時正,踏進學校圖書館,拿出教授為下一課堂提前派發的英文筆記,翻閱字典了解每個詞彙的意思,然後把筆記翻譯一遍,結果一節課的筆記霸佔了整本筆記簿⋯⋯連同上課、在實驗室度過的時間,帶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已是晚上十一時許。
這並非公開試考生的讀書生涯,而是楊琳於2015年來港修讀浸大理學院綠色科技(能源)理學碩士時的生活。她直言,當時有人形容她「瘋了」,又或可能是帶着失戀之痛來修讀碩士,才讀得如此不一樣。楊琳卻不以為然,坦言自己樂在其中。
回想當初,楊琳在內地大學學士畢業後,沒有再進修的打算,投身社會後有一份收入相當不俗的工作。偶然在一次舊同學聚會時發現,從外國留學回來的同學,他們的眼界和學識均豁然不同,「以前讀書時我可以說是風生水起,但那次與他們閒聊的話題我都聽不懂、也插不上話,不只是英語詞彙的問題,還有那種廣闊的視野,讓我難以想像,原來這一、兩年的異地生活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老師充當心理輔導員 怕學生學術之路「走偏」
就這樣,她向公司申請了無薪假期,來到浸大理學院進修。應用化學系出身的楊琳,深感自己在本科獲得的知識與物理學碩士及博士專業沒有直接連繫,在學習上倍感吃力,但她憑著「勤奮」及「堅持」以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及克服困難。然而,這種心態背後卻有盲點:「我自知自己的不足,但個性是樂天派,心裡有一股勁,做事要非常快且性急。這樣的性格於實驗研究上也許可以加快研究進度,但出錯率也特別高,證明了我在思考的時候還未想通、也想不明白。」
楊琳形容自己經常「走偏」,當時她的導師黃陟峰博士每周都會花兩、三天跟她討論研究進度,每次也談上兩、三小時:「老師常說:『如果我幾天不找你,我就不知道你跑到哪裡去,我一定要把你帶回正確的方向!』」,楊琳邊笑邊回想,坦言要到近年指導師弟妹時,看到自己的影子,才感受到老師們指導自己時的「痛苦」。
導師提問道破研究心態 身教言傳影響人生路向
楊琳憶述,理學院的老師總會在不同階段啟發她。其中一次是論文中期答辯時:「當時我的文章自問早已達到畢業要求,人的心態就是這樣,成功時心裡總會感到飄飄然的。其時謝國偉教授問了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道破了我做得不夠嚴謹的事實,對我打擊很大。然而,那次經驗沒有令我不快,卻讓我反思自己過去做研究的心態,有壓力才會有進步,我非常感激浸大恩師們的教導。」
原定只有一年的計劃,卻讓楊琳不知不覺走上研究之路,在浸大理學院老師們的身教言傳下,也影響她思考下一步的路向,她表示自己或會轉投科研人員的道路。
理學院走過了六十年,楊琳期望學院繼續秉承全人教育精神,為社會培訓更多人才;她以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吾日三省吾身」作結 , 勉勵師弟妹們要不斷打破自我認知、拓展不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