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還是留?

胡晧塏
生物科技學系的四年級學生

您有聽過去exchange嗎?

胡晧塏(Thomas)是生物科技學系的四年級學生,他在一年的交流中探索到自己的職業路向。

去交流之前,Thomas在浸大生物系學會了科學研究的知識,校內的入門教育課程亦建立了他以英語交流的信心,促進了他的全人發展和交流學習。其後,他獲得的創新和科技獎學金提供了港幣15萬讓他參與兩間獲得QS排名前100名的大學交流計劃,就是美國的柏克萊加州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

交流之旅的第一站由本校知識轉移辦公室協調,並始於柏克萊加州大學。參加計劃後,Thomas發現美國的生活在語言,生活方式和飲食等方面與香港有很大的差異,他修讀了無線電粒子和植物研究在內的學科。在美國感恩節期間,Thomas更是第一次在太浩湖看雪景。儘管他偶爾會想起在港的家人,這次交流訓練了他在衛生、家務、語言和文化差異方面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後Thomas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參與幹細胞科研的交流,內容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和幹細胞機制的介紹。與之前的交流之旅相比,Thomas發現新加坡的生活與香港十分相似,可以結識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他向當地學生介紹,浸大是香港最好的大學之一,擁有來自不同背景的學者。

被問及會否推薦低年級同學去交流時,Thomas認為交流是大學中重要的一環,可以影響大學的生活。他亦向有意去交流的同學分享三個技巧。

Thomas說:「首先,搜索您心儀大學的課程資訊。其次,找出該地區的文化多樣性。最後,要胸襟開闊,與當地的人保持聯繫。」Thomas指出積極的交流將是適應多變的環境的要點。

浸大理學院提倡跨學科的研究,致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建立聯繫,因此Thomas在理學院有多次難得的交流機遇。不僅在香港,也在國際上開拓了廣闊的視野,相信同學能夠積極為學術研究及社會發展作出貢獻。適逢理學院成立60週年,Thomas藉此機會感謝所有老師的教學,祝學院邁向美好的未來。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