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承浸大恩師春風化雨

王海嬰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副院長(學生事務)及統計學系教授

1997綜合科學理學士(榮譽)(數學)畢業生


理︰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
王︰王海嬰教授

 

理:你的教學及研究主要關於金融統計學,是如何踏上此途?

王:在浸大修讀數學時,我涉獵數值計算,處理純數較多。直到本科畢業後,我轉到另一所大學修讀博士學位時,才開始接觸金融數學(Financial Mathematics),當中結合統計學,感覺該範疇有趣,也頗適合自己,才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一做便二十多年。我主要從事經濟金融的統計學,連繫到風險管理類別,有時會令人誤會我做金融業。近十年我的重點研究是「隨機最優控制」,即是在面對不可預測的事情時,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做最好的決定。

 

理:年輕的你有沒有預測到自己有今天的成就?是甚麼契機助你展開研究生涯?

王:當年高考英文科不合格,幸得浸會給予我入讀數學系的機會,那時只知道,讀數學系畢業後可當教師,出路穩定。然而,大學三年的學習讓我越來越喜歡這一科,成績也不錯。二年級時,朱傳一博士建議我唸研究院,但我的家境一般,老師以學院有薪職位再三游說鼓勵,我才萌生深造的念頭。本來信心不大,但先後有師兄考上科大、中大,或留在浸大研究院進修,於是我也報名。

 

理:朱博士如何鼓勵你?有哪些理學院的老師你至今仍銘記在心?

王:我報讀研究院的過程中曾面對多次失敗,當其他同學紛紛獲派學位,我的申請卻仍石沉大海,心裡很氣餒。朱博士提醒我,對方未明言拒收,「no news is good news」,還有機會爭取!正因他一席話,我才主動去爭取,學席亦由此而來。我記得朱博士教書深入淺出,讓人容易吸收和思考,可惜他與另一位我也很尊敬的巫孝南教授均已仙遊。巫教授是我本科畢業專題研究的指導導師,相對寡言,但他對學問追求非常認真,讓我領悟到對待學問應有的態度。還有非常慈祥的李文贊老師,當我遇到困難時是他伸出援手,記得我曾因故缺失一封推薦信,他二話不說就為我補上及聯絡學院補救。

 

理:理學院的老師有否影響了你的個人教學風格?

王:理學院老師對教學的熱誠非同小可,對我的人生有深遠影響。付出時間在學生身上的老師是我的榜樣,我覺得不是太多老師真正做到關心學生。我間中也會想起他們:如果課題是朱博士教,他會不會用這個笑話去講書呢?如果是李老師又會怎樣呢?三位老師的身教尤其令我學懂,不要太早對學生個人的好或不好下判斷,反而應該了解學生的想法,要問自己,如何才幫到他們。因為以前都是別人給予自己機會,現在我也希望可以給我的學生一個機會。

 

理:對於理學院師弟妹有何寄語?

王:希望同學們趁年輕要大膽嘗試,一旦遇到挫敗要學懂原諒自己;另一方面成功了也要提醒自己學懂欣賞別人,其他人的想法和做法,不論是長輩或晚輩,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大家是一個團隊,難以只有一人成功,當別人的成就變成自己的嫉妒時,便難以發揮團隊潛能。我常常覺得,如果能化敵為友,才是成事的最高章數。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