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電腦房」的第一屆浸大人
蘇沛賢
華僑永亨銀行香港營運部項目管理經理
1989計算機科學文憑畢業生
1994計算機科學(資訊系統)理學士(榮譽)畢業生
理: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
蘇:蘇沛賢
理:香港浸會學院1994年升格為大學,原來你是同年第一屆浸會大學畢業生,就讀計算機科學(Computing Studies),這科本來只是文憑,畢業出來變了大學生,你有否感到意外?
蘇:入學時教授都有提到浸會學院申請升格大學,這科有望轉成學位課程,當時我都有期望。不過時間實在太長,入學時讀兩年高級文憑,一年讀轉制(Conversion),之後三年夜校兼讀制學士學位,前後讀了6年書。中間好想放棄,本身校園不大,當時我們感覺上不太似就讀專上學院,校園一邊興建、我們一邊讀書,旁邊是地盤。但1980、90年代初大學學額非常少,好難讀大學,所以讀完書好開心,終於完成到!
理:為何會讀Computing Studies?當時電腦發展如何?
蘇:以前的電腦「成部牛龜咁大」,要用一間房放一部電腦。我中學時已接觸電腦,當時大家只當耍樂,後來IT發展就越趨專業了,而且融入不少跨領域知識。說起來以前浸會學院時期,這科其實屬於商學院,後來就搬入來理學院。
理:當年在電腦系有甚麼特別回憶嗎?
答:以前所有一年級生必修電腦,當年主樓117號課室是電腦房,下課得閒無事做,我們一班人最喜歡入去消磨時間,「好大聲講嘢、嘈嘈閉、成日匿喺電腦房班人」,就是我們。
理:讀理科感覺男生比較多,是不是很少女孩子?
蘇:也不是啊,早年計算機科學系都有三成女同學。不過最受歡迎的課堂皆不是電腦科,因為浸大主張全人教學,每個學生都要修非主修科目,音樂鑑賞、哲學、宗教就熱門了,「因為嗰邊多啲唔係電腦系嘅同學仔」,哈哈!見(心儀)的傳理系、其他學系同學報名,我們又去報那些科目,感覺似上興趣班。
理:讀足六年書讓你有何得着?
蘇:學校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這有助應付無窮變化的社會,尤其是科技於數十年間已進化了四、五代,大學培養了我的批判思考能力。以前有個德國講師Gary,上課第一件事談電腦將來的發展,引導我們思考,很有前瞻性和啟發,訓練預視未來的思維。
理:理學院不經不覺六十周年,你對學院或同學有甚麼寄意?
蘇:好懷念學生身份呀!那六年除了上課、在117房與同學相聚、後來則邊上班邊讀夜校,幾乎沒有享受過校園生活。疫情下好多同學遙距上課,人際互動點都係爭啲,大家有機會記得在學校多留倩影,將來會感受到有幾年實實在在經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