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壓磚仔」到走入官場

孫家雄

前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理事長

1978土木工程文憑畢業生


理︰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
孫:孫家雄博士

 

理:你本身來自澳門,為何來港唸浸會土木工程系?當時感覺如何?

我中四轉學來港,畢業後想過到台灣升學,但兩個姐姐從台灣回流後均難以求職,考慮到將來就業就選了浸會。人人都說「浸會是中學生活的延續」,不過我從澳門過來,亦沒有家人在港,要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所以仍算過著大專生生活。其實來港讀書壓力很大,1974年浸會將學費由幾百加至幾千元,當時我也有參與示威遊行,時任謝志偉校長更在校門外送學生出去抗議呢!

 

理:唸土木工程系的挑戰是甚麼?

好刻苦!我以前住西營盤,當年未有地鐵,我回家要由九龍塘轉車去旺角、去紅隧,再回西環。很多時早上九時有課,中間無課堂,學生要在學校等到晚上六時才有課,至晚上九時下課,回到家已經十時。有次做冬晚了下課,連燒味飯也買不到。不過因為經常留在校內,師兄弟相處日久,十分齊心,課餘又一起玩樂,以前拔河比賽如果有我參與,一定攞冠軍㗎!還有一件趣事,當年教科書好貴,我們偷偷地把台灣版書籍翻印給同學用,後來因為貪心,想學系有收入,於是賣給港大學生用,結果「揚咗」被警察上門搜查104室(土木工程系的課室),嚇到大家以後不敢再翻印。

 

理:浸會的培訓怎樣成就你的人生?你後來怎樣加入政府團隊?

浸會的邏輯思維訓練讓我學懂如何寫報告,也學懂如何有層次、有系統地工作,這些軟技巧有助我畢業後更能適應在英國深造的生活。我唸完博士回流香港,其時遇上八十年代中英談判,香港前景不明朗,就業十分困難,於是我便回澳門工作,幫補家計。機緣巧合下考入政府,先在勞工事務局工作,負責奠基澳門建築業的「職安健」(職業安全健康),每日搭船到香港借鑑勞工處的職安模型,此後輾轉在不同政府部門工作逾三十年,退休前則在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擔任理事長。

 

:浸會於1985年停辦土木工程系,你有何感受?

當然好失落,將來說我們是浸會土木工程系出身,人家或譏笑「你吹水啦」,猶如後繼無人。土木工程系在浸會算很成功,學生「壓磚仔」幫到學校賺錢。不過想深一層,浸會如果要發展工程學院,還需要加入機械工程、電機工程等巨大投資,完全只靠教會支持,如何發展?正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如果殺土木工程能令到其他四、五個理學院的學系受益,又有何不可?多得校方解說我們才能釋懷。

 

理:理學院成立六十周年,適逢你也步入退休之年,回顧過去,對即將投身社會的同學有何寄語?

我做過好多份工都與我在土木工程所學到的建築學結構完全拉不上關係。今時今日我對後輩說的仍是同一番說話,不必介意將來做甚麼工作,不要好高騖遠,有心就事成,毋須堅持「讀嗰樣做嗰樣」,尤其在後疫情時代。你願意騎牛搵馬的話,不但有收入,在工作過程中亦會學到待人接物的技巧、學習不同行業的處事方法,從而好好裝備自己,待時機合適便可進入心儀行業。讀書、上課都是一種學習,除了教會你某種專業知識,最重要的是教導你解難能力,學會自己找出問題和解決方法。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