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 認清本分 承擔責任
梁家永
香港觀鳥會紅耳鵯俱樂部主席
城市規劃委員會成員
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校友事務督導委員會主席
1975物理文憑畢業生
作為理學院的大師兄之一,梁家永畢業後與數理科學之途擦身而過,走入傳媒行業探聽社會脈搏。這位公職王由在學時出任學生會會長;轉行傳媒後出任港台「烽煙」節目《千禧年代》主持人;退休後於城市規劃委員會、香港觀鳥會紅耳鵯俱樂部、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校友事務督導委員會等諮詢架構層級都有他的身影。頭銜滿身,梁家永笑說自己從沒主動要求,都是受到別人推薦或委任而擔任其職位。然而,無論身在任何崗位,他堅持一定會承擔責任,盡力而為,他認為那是為人的基本義務。
梁家永1975年畢業於浸會學院物理系,原來他自小對化學的興趣比物理更濃厚,不過陰差陽錯下,他的物理成績反而嶄露頭角,因而獲得面試機會入讀物理系。校園生活多姿多采,讀書未必是每個大專學生的首選,梁家永也不例外,當年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學生會、系會事務上,付出比讀書多。雖然如此,他卻有自己的一套原則:「就算無時間讀書,就算去搵外快,都一定唔會走堂!返學上堂係(學生)最容易界定嘅(本分)。」
重邏輯事實 理學人特質盡現
科學家研究萬物定律,理學訓練重視科學精神。梁家永體會到,依事實、重邏輯、看證據都是理學院出身的人所擁有的特質。強調理性,以理服人。這些特質在他身上相當明顯,「人哋可能覺得我好理性,好悶」,然而在工作環境面對複雜人事,他卻能組織得井井有條。或許因為他喜歡講道理,鋪陳事實,結果反成優勢,較易得到別人尊重,有利於他在不同崗位的公職上擔任決策層;加上學生時期活躍於組織活動,累積下來的人事經驗,最終回饋於職場上,發展所長,於社會事務上提供意見。
「每個人喺唔同工作崗位都有自己本分。」梁家永憶起做《千禧年代》的經驗,「好似我做節目,真正發揮嘅係自己」,構建起一個平台,接收四面八方的意見。人們透過平台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呢個係我自己嘅工作定義」,在理學院讀物理三年,雖然沒有在物理行業長時間發展,但當中的思想訓練,性格塑造,「嗰啲就係學以致用,對我哋睇現實世界好有用」,大師兄僅此向各師弟妹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