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專家得浸大啟蒙踏科研路
余濟美勉學生「唔好以為一次就成功」

余濟美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院長及卓敏化學教授

1979化學文憑校友


七十年代的香港浸會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前身)善衡校園曾是理學院學生上課及做實驗的地方,也是不少國際頂尖科學家的啟蒙之地,包括被譽為「光催化專家」的余濟美教授。1976年入讀理學院的他,是「化學博士」曹宏威首批門生之一,他受曹啟發而轉修化學系,並到美國升學,其主力研究的光催化技術揚威海外,更用於淨化空氣及殺菌等產品,將化學融入生活。他形容當年浸會學院的理學課程具世界級水平,亦成為他投身科研行列的啟蒙。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院長的余濟美教授,除了仍任教化學課程,亦活躍於科研工作。他於1980年在美國聖馬丁學院取得榮譽理學士學位,在愛達荷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後來更在當地大學任教多年,想不到他的科研之路則始於昔日浸會學院。

余濟美憶述,他1976年入讀浸會學院理學院生物文憑課程,翌年卻轉投化學系,「當時係因為一位老師,大家都識佢,就係曹宏威教授。」曹在美國回港後到浸會任教化學,余是他首批學生之一,「佢後生,同學生打成一片,仲會一齊打排球,說話又風趣,講好多書本以外嘅嘢,令人覺得化學都好有趣。」余因而毅然轉系,踏上化學科研之路。

余又稱昔日窩打老道舊校舍是學生聚腳地,「可以走動嘅地方唔多,校園細但好親切,行行下會見到校長」。令他印象深刻的還有當年化學系系主任莫民雄博士,他首日到學系報到更差點鬧出笑話:「果時去到系主任門口見到寫住『理工學院院長』,心諗點解理工會響浸大?」看得一頭霧水,事後始知學院包括理科及工科,故有此名銜。

系主任教授嚴厲      期望推高學術水平

余形容莫博士對學生嚴厲,但上課時解釋詳細又透徹,「當年覺得佢惡,但其實佢外冷內熱,好關心學生,亦好想將浸會整體的學術水平提高」。余坦言當年沒有完成四年文憑課程,1979年轉讀美國聖馬丁學院,翌年取得學位。

余直言當年的浸會文憑課程已具國際水平,「學分都可以轉過去(美國學位),去到發現大部分科目都讀過」。他形容當年浸會即使資源未必優厚,但課程可以媲美國際級大學水平,為他日後科研打好了紮實基礎。

余在美國主力研究光催化技術,曾與法國公司合作將技術使用於空氣清新機中,透過使用光激發在清新機內的催化劑殺菌,而且催化劑不會損耗,可一直循環使用。

被問到科研之路是否艱辛,余濟美直言「預咗,唔會好沮喪」,因自己性格樂觀,「即使唔成功嘅結果,都一定有新發展,係學習嘅過程」,故寄語學生不應因少許挫折便放棄,「唔好以為(試)一次就成功」。已屆退休之年的他形容理學院走過六十個年頭並不容易,「六十年係個好值得慶祝嘅里程碑,已累積一定國際地位,更應該響呢個基礎上發揚光大」。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