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歸浸會數學系 身教育英才

陳偉康

前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系主任

前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高級講師

1994綜合科學理學士(榮譽)(數學)畢業生

1996數學哲學碩士畢業生

2003數學哲學博士畢業生


理︰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
陳︰陳偉康博士

 

理︰你在1990年入讀香港浸會學院攻讀數學,其後在1996年及2003年在升格後的香港浸會大學再完成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為甚麼如此鍾情浸會?

陳︰當年對大學認識很少,我的興趣是物理和數學,各間院校都有報名。浸會位置比較「就腳」,Science Tower剛建成,學習環境不錯,加上浸會數學課程結構很好,令同學的數學根基紮實。修畢學士學位後,1994年獲邵慰慈副教授推薦我到港大讀電子及電機工程系博士,但我拒絕了,反建議留在浸大跟隨邵老師攻讀數學哲學碩士。畢業後又獲林子波教授推薦我去港大或海外進修數學哲學博士,但最終還是選擇在浸大跟隨林教授完成哲學博士學位。因為我跟浸大的數學人感情很深厚,和他們合作很舒服和開心,後來2006年至2010年我亦有在浸大數學系教書。

 

理︰浸大的數學老師有甚麼特質?對你從事教育和學術之路有甚麼啟發?

陳︰老師們上課時展現到很高的數學能力,學科認識很透徹,每個教師待人態度、性格都很突出,風格各有不同,很難舉具體的事例,是整體學者的素養、品氣。他們亦很願意親身指導學生,如我二、三年級時在街上碰到當時在浸大任教的前香港公開大學副校長唐創時教授,便即場「問數」,唐亦願意駐足街頭與學生「講數」十數分鐘,其後我反覆思考,終於想通問題。我後來在中學教數時,亦繼承老師們的傳統,小息、午膳和放學後都願意在教員室門外讓學生問數,這就是老師的身教,是從浸大老師處學來的態度。

 

理︰與老師的關係也很好?

陳︰跟很多老師也保持聯絡,其中與林子波教授有很多聯繫,他是很「數學」的人,思維很容易進入邏輯推理,與老師們「過招」是樂趣。唐創時教授當時比較年輕,是亦師亦友的關係,亦是我的恩師。

 

理︰現在很流行講STEM,浸大或浸會的數學課程內容也廣泛,課程設計是否早已迎合學生和時代需要?

陳︰當年課程中已包括了兩科程式設計,令畢業生有能力做一些電腦模擬工作,我同屆有兩個同學可以轉讀電子及電機工程,就是因為有「programming底」,因當年很多院校的數學系均沒有教授程式設計,變相限制了學生發展。而浸大數學課程內容亦非常廣泛和全面,涵蓋數學分析、代數、統計和概率等不同題目,在我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生涯中,曾跟很多不同名牌大學學者共事,但在浸會學習到的數學知識,令我從來不覺得比其他同事遜色。

 

理︰你認為浸會數學系和理學院多年來有甚麼改變?

陳︰數學系的研究工作很突出,有很大的改進,亦加入了很多國際知名的人才,如前系主任Frederick John Hickernell教授,對比當時的學系有如「小家庭」,現時已很國際化。

 

理︰對理學院六十周年有甚麼祝福或寄語?

陳︰祝理學院發展和研究更上一層樓,並寄語同學把握學習機會,不要只求畢業,應放眼可以學習到甚麼。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